2012年,是海水淡化的“政策年”,2013年,在相关政策逐渐落地的同时,随着《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名单(第一批)》的发布以及海水淡化产业、技术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增强核心技术能力,并逐渐摸清产业化发展模式,从而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处长杨尚宝日前表示,海水淡化第一批试点名单发布后,第二、三批试点建设工作将陆续开展。同时,他指出,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多个海水淡化重点示范工程在建,相信海水淡化产业的明天一定收获颇丰。
第一批试点名单发布
刺激各地快速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
2013年年初,第一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名单发布,其中浙江舟山市和深圳市入选试点城市,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沧州渤海新区入选试点园区,浙江鹿西乡(岛)入选试点海岛,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入选产业基地,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为供水试点,甘肃庆阳市环县为苦咸水淡化试点。
浙江省作为试点城市、试点海岛及产业基地的所在地,欲将淡化海水作为支撑本省海岛和沿海缺水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资源。7月,《浙江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提出,到2015年,浙江省将建成杭州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同时,还将创建一批海水淡化应用试点示范,将舟山建成全国海水淡化应用及熟读示范区,建成若干海水淡化功能示范海岛,结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有序地开展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系统的试点。
试点园区——沧州渤海新区的海水淡化产能将不断提高。目前,国华沧东电厂的海水淡化项目已建成投产,并实现对外供水。到今年年底,国华沧东电厂的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5.75万吨/天。另外,挪威阿科凌、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东中科生物科技等企业将在渤海新区建海水淡化装置,预计到今年年底,渤海新区每天可生产海水淡化水18~20万吨。
供水试点——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是国投电力的孙公司。试点名单中,将天津国投列为唯一一家向市政供水的试点单位。天津国投投建的北疆电厂一期20万吨/日的海水淡化项目于2010年10月正式实现了海水淡化水对市政管网供应,开创了我国海水淡化大规模进入市政管网的先河。目前,汉沽、塘沽和开发区的居民已饮用上了北疆发电厂提供的淡化水。
产业、技术联盟相继成立
打破产业合作壁垒 助推技术升级 加快海水淡化国产化进程
今年年初,国家海水淡化产业联盟成立,其中,黄渤海产业联盟包括国开投、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天津膜天膜等在内的11家单位,东南海产业联盟包括杭州水处理中心、天津膜天膜以及浙江大学等在内的15家单位。
天津膜天膜是两大产业联盟的成员单位,由其牵头的国家级海水淡化装置科研项目——“反渗透海水淡化关键设备研制” 5月在天津滨海新区启动。该项目将重点围绕突破新型海水淡化膜材料与膜组件、高压泵与增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诸多世界难题。项目成功应用后将打破我国海水淡化关键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推进海水淡化装置国产化的进程。
6月,国内13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新能源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联盟将以首钢集团、北京控股为研发基地,实现海水淡化产业关键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的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自主集成的水平,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打造循环经济链条,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7月,据媒体报道,青岛欲组建海水淡化技术联盟,在膜法大型集成装备方面,将引进西班牙百菲萨、法国威立雅、新加坡凯发等公司;在关键装备制造方面,将与日本东丽公司、美国陶氏化学等公司开展合作,实现海水淡化关键装置本地化制造。据了解,青岛将通过组建技术联盟,形成培育孵化优秀企业的平台,重点培育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推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220万吨目标任重而道远
从需求出发 解决体制制约问题
根据《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万吨/日以上。据了解,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海水淡化日产能约为70万吨,距2015年的220万吨目标还有很远距离。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秘书长郭有智表示,要实现220万吨的目标形势并不乐观,他指出,如果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海水淡化产业中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需要大力推进海水淡化科技创新,培养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人才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快海水淡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的进程,提高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同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还要从需求出发,解决现有体制中存在的制约问题。
目前,随着海水淡化几大政策的出台,海水淡化产业顶层设计已经完成。随着试点、示范工程的落地以及联盟工作的推进,也将大力推动我国海水淡化核心技术的发展以及关键设备国产化的进程。但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海水淡化体制尚未理顺的困境,导致出现海水淡化产能闲置、淡化水难寻出路等问题。
实际上,虽然《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海水淡化纳入市政管网,但由于管网建设及民众接受程度问题,多数海水淡化项目虽已具备提供安全饮用水的能力,却始终没有实现淡化水纳入市政用水的目标。同时,淡化水价格独立于自来水价格体系之外,存在价格体制不合理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没有形成合理统一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机制,反映资源稀缺性的水价机制尚未建立。所以,妥善解决现有体制中的制约问题,将会大力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